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

4f系统,如果两透镜焦距不等,成像是否等大?

发布时间:2024-04-29      来源:网络


不相等,垂轴放大率是-f2'/f1'

当然不等大,实际上严格按照4f系统的光学布局,即是目前显微镜架构中通常情况下都会作为首选的双远心架构(Bi-Telecentric System)[1]

放大倍率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的几何关系推导得出,放大倍率等于两透镜等效焦距之比,由于经过傅立叶平面相当于物面经过两次傅里叶变换,因此成像为倒像,放大倍率可用符号标明成像为倒像。

M=-\\frac{f_{Tube\\, lens}}{f_{Objective}}\\\\

其中 f_{Objective} 为物镜(Objective)等效焦距,f_{Tube\\, lens}为筒镜(Tube lens)等效焦距,这两片镜组即为显微镜成像最主要的两个镜片/镜组(镜组是因为单片镜片无法实现的功能,例如消色差、消像差,因而优化产生的,在分析系统时可等效当做一片理想镜片考虑)。

这种架构的优势在于,由于4f系统傅立叶平面上的光阑(Aperture Stop)限制,从视场进入物镜的主光线是平行的,经过放大后经由筒镜到成像面的主光线也是平行的(平行入、平行出),放大倍率受物镜以及筒镜的严格控制,物体或像面偏离系统前、后焦面位置时只会产生一些杂散光斑(即不聚焦),物体的放大倍率不受影响。

然后就直接上光学软件:

这便是双远心架构在ZEMAX中的示意图,从左边物面到右边像面共有五个面,依次为:

  1. 物面(Object),位于第一个透镜的前焦面;
  2. 物镜(Objective),在这个模拟中以一个近轴近似的平面作为理想化模拟;
  3. 光阑(Stop),即傅立叶平面位于4f系统的中间的焦面,也是物镜的后焦面、筒镜的前焦面;
  4. 筒镜(Tube lens),一样在这个模拟中以一个近轴近似的平面作为理想化模拟;
  5. 像面(Image),最终成像的面,若是人眼观测则后面还需要增加目镜(Eyepiece)。

图像上方的表格标识了各平面以及平面所模拟的理想镜片的参数:

  • 视场:半径为1mm的圆
  • N.A.:0.3
  • 物镜焦距:20mm
  • 筒镜焦距:200mm
  • 各平面距离依照4f系统设定,光缆放置于中间焦面上

★PARAXIAL在ZEMAX中即为近轴近似表面的指令,用平面模拟理想的近轴近似薄透镜(这一过程在程式中就是一系列矩阵运算的过程)。

由于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是依靠物镜和筒镜的焦距比确定的,因此在众多显微镜以及显微光学系统中,更多的都是将筒镜的焦距作为固定的标准规格(常见的有200mm),在以此作为基准设计物镜(物镜只有配合相应焦距的筒镜才会产生设计的放大倍率)。由于在系统中光线被位于中心焦面上的光阑限制,因此物镜和筒镜都需要能够将平行光准确的聚焦在焦点上,也因此这里用到的物镜和筒镜都是无限远校正物镜/筒镜(Infinity-Corrected Objective/Tube Lenses)。

在筒镜规格成为标准规格的前提下,我们也可以认为物镜负责放大,筒镜负责成像。然而大多数物镜都不会把相应适配焦距的筒镜标识出来,都需要自己稍微算一下,不过现在也有线上工具可以代劳:

Infinite Conjugate Tube Length | Edmund Optics

毕竟,人家是靠这个恰饭的。并且,非常贴心的把各种倍率的物镜所需要的筒镜配套连接打包在下面,是不是有淘宝內味了......

最后上个光学系统模拟的高清大图

再然后,当然不可能实际镜组能长这个样子,大家又都不是纸片人活在二次元。实际仿真优化后的东西长这个样子:(一个月前的作业,放大倍率两倍的双远心系统优化,镜组选用ZEMAX内建范例)

或者长这个样

还是活在二次元当纸片人好啊......鬼知道优化能跑出来什么歪瓜裂枣......


除了双远心架构以外,还有传统光路、物方远心、像方远心光学架构,在潘安老师的一篇回答中有介绍:

远心光学系统为何称之远心?

愿大家变得更强!

成像大小不相等,成f2/f1倍放大

如果是所谓的2f1+2f2系统,即成双远心光路,无论图像平面是否离焦,其主光线放大率仍然无变化

但如果objective与tube lens之间的距离进行延伸不等于f1+f2,此时非远心光路的话,随着离焦的改变,主光线放大率会随之改变

放大倍率就是焦距比值

平台注册入口